總網頁瀏覽量

2014年1月4日 星期六

聽歌學英文


閒話休提,今天的網誌分成二部份,都是跟網友的留言有關,有我回答他們的提問,也有我對他們的留言作出點補充評論!第一部份是有網友問到:

1。我們通常說create problems, produce problems 可以嗎?
2
it is doubtful that/if/whether...是常見句式,但it is doubtful how....可以嗎?

這兩條問題比較簡單易答,所以放在文章開頭,作為一個引子。第一條問題的答案是,我覺得不可以,最好不要這樣寫。因為一般的搭配型字典不會收錄produce problems這寫法,而在語感方面,驟眼一看,我也覺得這配搭頗不自然。雖然若你上Google一搜,你會發覺仍有約10萬個hit rates,以為這用法在英語世界中是存在的,只是用的人為數不多。但細心留意,你便會發覺那個produce其實是個名詞,而不是我們談論的動詞。

第二條問題,it is doubtful how這句型是可以的,只是沒有that/if/whether這幾個寫法那樣普遍。學習型字典中,應該只有MED載有這句型,但這仍算是標準英語。另外,順帶一提,MEDOALD同時再給出第五種句型 - doubtful for,註明這主要是新聞術語,意指「不可能做某事,如參加比賽」:

e.g.  Kirkwood is doubtful for tonight's match. (MED2)

現在轉去第二個課題,首先說些題外話。說句不中聽的話,在香港主修英文的大學生之中,我對中大的畢業生最沒期望,原因是我見過太多太多出來教英文的中大英文系學生,她們教的東西,只可用「嚇死人」來形容,這應該跟它們的師資有一定的關係。今天我又碰到一個活生生的絕佳例子,它再一次證實我的想法是正確的。

話說前二天有位外地網友留言,問及「聽歌學英文」的問題。我在回答他的同時,順道指出這種學習方法很有問題。後來,另一位網友又留下一個連結,裡面載有一篇剛於昨天發表有關聽歌學英文的文章,作者是一名左派立法會議員,名叫麥美娟。我沒聽說過此人,上網一搜才知道她是中大英文系畢業的,而看她的大作,頓時有「驚為天人」的感覺,現在我們來看看她說了些什麼:

舉例說,在第一句歌詞中「When I was young, I'd listen to the radio.(當我年輕的時候,我會聽收音機。)這句詞先用過去式,接用「I'd」(I would的縮寫)。當我們形容過去的事與事之時間關係,一般會先用過去式來點出時間。如「When I was a student, I'd get up early to go to school.(當我還是學生時,我會很早起床去上學。)

再談談歌詞「Waiting for my favorite songs.」中的「Waiting」,它在歌詞中為動名詞(Gerund),用作句子的主詞,這句譯作「等待我喜愛的歌」,但究竟是誰在等待呢?要找等待的那人,便要參考上句的主語了,即是「When I was young」中的「I」(我)了,所以如果用動名詞作句子的主詞,一定要與對上一句子有關連,否則讀者不會知道誰在做動作。

很長的一段文字,其實我要說的重點只有一個,即waiting是否一個動名詞。我不知你同意與否,但我認為這是一個很嚴重的錯誤,顯示出這位麥女仕的英語水平十分有限。為何我這麼反對以聽歌來學英文?因為在(英文)歌詞中,作者經常會為遷就一些旋律而將一些用語扭曲,例如中文的天打雷劈,便有可能被改成雷劈天打,這種改動很多時跟一般的慣用法是不合的,學生若想憑此去學好中、英文,似乎有一定的難度!

另外,單看英文歌詞,你很多時是無法分辨這句英文有多長,在那裏完結。好像今次的例子,麥議員就錯在這裏。像Yesterday Once More這首歌的歌詞是這樣的:

When I was young I'd listen to the radio

Waiting for my favorite songs

作者在分析時說,waiting是一個gerund,是這一句的主詞。但問題是「等待著我喜愛的歌」,然後呢?然後沒有了!我相信你很難說服別人這是一句獨立完整的句子(留意這句是沒有動詞的,嚴格來說只能算是一個片語),除非你加點東西上去,例如:

e.g.  Waiting for my favorite songs (is pleasant experience).

這樣句子才算完整。很明顯文章的作者誤解了句子的結構,原因何在?我認為是歌詞的格式作怪。這句句子其實應該這樣看:

When I was young, I'd listen to the radio waiting for my favorite songs.

第一句和第二句應該是連著的,只是分成了兩行。聽收音機和等待自己心愛的歌曲幾乎是同時進行的兩件事,這種句子結構就是我早前提過香港考試局最喜歡用的participle clause。那個waiting其實是一個現在分詞(present participle),而非作者所說的動名詞。

跟著麥議員繼續分析另一首歌,她說:

    另一首名曲《Top of the world》也是Carpenters非常令人懷念的經典名曲,我們看看副歌的數句歌詞「I'm on the top of the world looking down on creation. And the only explanation I can find. Is the love that I've found ever since you've been around. Your love's put me at the top of the world. 」詞句表達的是歌者唱出當下開心愉快的感受,所以用現在式,在這筆者希望大家特別留意第一句中的「the top」前的介詞(preposition)用的是「on」,而最後一句則用了「at」。為何兩者有別?因為作詞人想利用不同的介詞去表達歌曲的意義,第一句解作「我活在世界頂峰之上」所以用上「on」,最後一句則說「你的愛把我放在世界的最高點」,位處最高點,所以用上「at」。

我覺得上述的解說很有古大師的風範,但講的全是垃圾。假設你上堂教書,說道on the top指「世界頂峰之上」,而at the top指「世界的最高點」。那我的問題很簡單:「世界頂峰之上」跟「世界的最高點」有些什麼分別?很多人教書時喜歡將兩樣極度相似的東西說出來,但不加解釋或語焉不詳,然後就說這就是二者不同之處,這是什麼勞什子教學模式?情況等同古大師解釋improveimprove upon時一樣!我個人橫看掂看,都看不出這兩個答案有什麼明顯的分別,作者說了等於沒說。

細看歌詞,我認為作者是再一次曲解了作詞人的意思。

I'm on the top of the world looking down on creation.

And the only explanation I can find is the love that I've found (ever since you've been around).

Your love's put me at the top of the world.

片語on (the) top of在字典中有很多解釋,但留意第二句歌詞,裡面有the only explanation I can find,我要問的是explanation for what,相信很多人會答是「愉悅的心情」,因為找到了愛。查一查字典,你會發覺on top of the world這片語正正可解作「心情非常之好」,這個較為符合歌詞的內容,這是其中一個說法,即on the top是一個emotional sense的解釋,而at the top則是一個physical sense的解釋。

當然,我們也可全用physical sense的解釋,即on the top為在一個最高平面上的,而at the top則為在最高點上的,參較下面兩句例句:

e.g.  She waited for me at the top of the stairs. (CALD4)

e.g.  There were flags on the tops of many of the buildings. (CALD4)

但套用這兩個解釋入歌詞中,似乎也不能圓滿解釋歌詞的真正意思。這種比喻手法究竟表達了兩者的那些不同之處,恕我程度底,無法解答。所以,我始終認為不應教學生花時間去研究歌詞中的英文。

最後想說的是,沒有這些自以為是,但又不肯進修的老師,香港才有機會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