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新聞,本港今年第二季有1600間食肆結業,而剛過去的中秋節外出訂枱吃飯的人只有往年的二成,原因當然是四人限聚令的結果。究竟我們如何能夠在疫情之下保持經濟暢旺,這是一個似難實易的問題。
首先,我問問你,有沒有參加全民檢測?政府花了5.3億元,檢測了178萬人,找出42位帶病毒的人,這跟我當初的預測差不多,即確診率大約只有0.002%。那問題來了,全港23%的人都檢測了,有42位病人,那即是若全香港的人都去檢測,應該發現全港大約有182名病人在社區活動。現在抽出了42位,那理應還有140人在社區播毒啊!
如果你像七月初時,放140個帶病毒的人入香港,可以造成多少感染?我猜至少有十萬人!那我現在的問題是,為什麼自九月中到現在,本地每天都只有零星個案,有時甚至是零確診?香港的醫療專家如那些什麼「捉衣因」醫生可以答到我嗎?
問題二,在限聚令下,一家人外出吃飯只能以四人為限,所以今年中秋訂枱吃飯的人少了。但他們會不會不做節呢?當然不會。那怎辦,當然是在家裡吃唄,那他們在家吃感染的風險和在外面吃豈不是一樣,當然一樣。那我們為什麼不容許在中秋節那天取消限聚令,以換取飲食業界的生存空間?不知道,問政府的豬頭專家吧!
香港是一個美食地獄,我對本地的飲食業全無好感,又貴又難吃,一個求其識煑飯的人都走去創業,它們的滅亡是應該的。但在政府的立場上,是不是應該有更週全的政策去幫助業界渡過難關,而不是隨便妄信豬頭專家之言,一刀切地去施行限聚令呢?
我覺得與其說林鄭是一個「暗黃」,不如說此人太過珍惜香港在過去半個世紀所積累的各種名聲,什麼出入境自由,司法獨立,自由採訪等等。但卻因為政府和專家的無能,不肯封關(不是封大陸關,而是封南亞人關),令今次的所謂第三波疫情,多枉死了100人,經濟損失難以估計!
非常時期的確應用非常辦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