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2019年3月19日 星期二

從英語聽力看香港和大陸競爭力的比拼


我在Facebook的不公開群組中說過很多發生在自己身邊有關英語的所見所聞,今天就用它們來做個引子,帶出一些自己對中、港競爭力的想法。

事件一:上星期五,我去一間中資公司見工,見我的人很年輕,四十不到,身栽矮小,他說他會是我的老闆。面試不到三十分鐘他就讓我走了,全程廣東話。從如此短的面試過程中,我知此人對我的印象不佳,但the feeling is mutual,此人的氣場壓不過我,成個「o靚仔」咁,學識又不夠,根本當不了我的老闆。果不其然,到了當日下午,這家公司已經又再登廣告請那職位。因為對大陸公司的印象不佳,所以我近年甚少應聘大陸公司。連今次這家,過去十年,我只面試過二家大陸公司,上次是國有四大銀行之一。相同的是,二家的interviewer給人的感覺都是水平相當低,十分平庸。

事件二:去年八月底,我公司開始萬人大裁員。到了九月時,英國倫敦office的人事部經理發信息給我,說想跟我討論一件事。到了約定時間,我在座位等她的電話,怎知她竟打我手機。接通電話後,她一口氣說了二分鐘,而在這二分鐘之內,我竟然完全不知道她在說什麼,我這個中學會考英文拿A的所謂高手,竟然捉不到其中任何一個英文字…

事件三:我的公司在大陸有家子公司,去年中那個由香港來的CEO辭職走了,公司升了二個高層來代替其位置,一個是大陸人,而另一個是香港人。另一方面,我的新加坡老闆去年也走了,來了個印度老闆。新老闆想和大陸的高層開一次電話會議,以了解該公司現今的情況。於是我便和大陸的同事安排時間,但我發覺這個新CEO經常推說事忙,好不容易等了一個月才安排好時間。但到了開會當天,這個大陸女人卻一句話也沒說,全程低頭由另一位香港同事負責對答。

事件四:現今在Facebook上,你可以看到一些由網民放上去來自世界各地的短片,包括大陸知名的「抖音」。這些「抖音」短片通常是一些笑話,但我看了很多次,覺得一點也不好笑。於是我便留言說,都不知有什麼好笑?一個女子看見後,回覆說是因為你笑點低。我說,妳是想說笑點高吧?(很明顯她連高低也分不清楚!)另外二個馬來西亞人也留言說沒人迫我看。我當然沒興趣看這些自以為搞笑的「抖音」,但這些低能笑片就穿插在其他短片中間,我想不看也不能。

以上的幾件事情看似全無關係,但對我來說卻帶來了一些思考上的啓發。先來談談英語聽力的問題。不知為何,現今教育界的人,無論是國外還是國內的,都沒發覺現在的英語教育出了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外國人教英文時所說的英文跟現實世界的有很大的差距。我們可以用一個量化的角度來闡釋這問題,假設上面事件二的人事部鬼婆說的英文難度是9(難度是1 - 10),那現今DSE的英語聽力考試的難度只有2,而英文電視台新聞報導的英語聽力難度則不會超過6,比希拉莉或David Crystal的英語要稍微難一些。而一般英美人士的日常口語聽力難度則在6-8之間。

英文口語,記著不是演說,為什麼那麼難抓住?我細心分析過,原因主要是以下幾點:
1. 速度
2. 連音,即linking
3. 口音
4. 輕聲說話或喃喃地說
5. 俚語或非正式用語
6. 所懂的字彙或片語不夠
7. 不熟悉談話內容

這是一個很好的博士論文課題,可惜會研究的人不多。教育界很少會詬病現有英語聽力訓練的不足,但事實上,外國人說日常會話時比外藉老師要快得多,通常快一至二倍,這是要遷就初、中程度學生的結果。而社會階層愈低的人說的英語愈難掌握,在市面上你也不會找到一些如棟篤笑般難度的高階會話訓練教材。我在人事部經理事件之後,深深覺得自己的英語聽力不足。遇上說話快的外國人,加上電話的失真,聽力很容易大打折扣。為此,我立心改善自己這方面的問題,而這對當時還在外資公司工作的我也應該有很大幫助。要改善英語聽力,世間只有一個方法,就是多聽,而最好的當然是到外國生活一段時間,可惜大猩猩沒這個機會。(留意:一個人的英語造詣跟其英語聽力沒有直接的關係。)

因此退而求其次,我只好多看外國電影或電視劇。一次無意中的發現,我發覺原來在Facebook可看到很多新舊外國喜劇短片,而且還配有字幕(這些字幕比較準確,並非Youtube那些亂七八糟字幕可比),這也解釋了為什麼我會經常看到那些「抖音」短片。另一點要強調的是,這些外國喜劇短片或棟篤笑,無論是新或舊(有些已經是四十多年前的,如The Two Ronnies),一般水準都十分高,是真的惹笑,抛離那些「抖音」至少幾條街。我舉一個我今早學到的用語做例子。大猩猩不喜歡拍照,所以對Instagram這類app比較陌生。今天在短片中看見一女子說"Gram it, son!",一時不明所以,要上網一搜才知是要將拍好的照片放上Instagram的意思。

現今的商業世界,中國大陸有龐大的市場,雄厚的資金,相信再過幾年,台灣、香港等地很難再跟「北上廣深」等大城市爭一日之長短。加上香港政府無能,事事以討好「亞爺」,而非改善本地民生,為依歸。大力輸入中國移民,包括來港工作和求學的人,造成人口爆炸,百物騰貴,市民生活艱苦,香港再非三十多年前如日中天的香港。面對這樣的困境,香港還是一個宜居的地方嗎?

悲觀一點說,除非香港能作出巨變,否則香港是沒希望的了。不談政治,只著眼於經濟,香港一定要變做一個有香港特色的中國城市。上面我所舉的幾個事例給了我一點啓發。大陸人現在沉醉的所謂「抖音」,其水平無異於香港七十年代的鬧劇,由此證明大陸人的某些水平嚴重滯後香港,這亦解釋了為什麼當早幾年香港人已捨棄了周星馳時,大陸人還對其趨之若騖。當然文化水平並不代表經濟能力,但卻能或多或少給我們一些啓示。所謂見微知著,只要你細心留意,便會發覺大陸是一個金玉其外的地方,它有很多方面是做得不好的。除了小城鎮的治安相當差之外,大陸有很多行業也是做得讓人搖頭嘆息的,例如物業管理。香港的物管是要有專業資歷的,但看新聞你便會發覺大陸私人屋苑的物管卻更像是由一班小混混自組公司而成的,毫無紀律,污烟障氣。香港要做的就是針對這些做得差的行業加以取代和發展。

隨著大陸的發展,很多跨國公司都將亞太區的總部設在大陸,再非香港。我得承認,在英文書寫方面,大陸人已經有直追香港的能耐,但在口語和聽力方面呢?在我上面的例子中,印度老闆的英語已經算是比較易理解的了;若換了是人事部鬼婆來說,相信那香港人也答不上口。在英語能力方面,香港雖不能說如新加坡那般好,但比起大陸目前應該還是有一定優勢的。為此,香港政府是不是應該大刀濶斧地改革教育,如摒棄那些什麼Discourse AnalysisEducational Psychology科目,删掉DSE英文科那些文學內容等,以加強自己跟大陸的比較優勢呢?教育方面,香港政府則應放棄什麼通識教育,用獨立思考訓練取而代之。這樣,下一代的年青人才不會人云亦云,任人擺佈。另一方面,香港政府也應捨棄依賴從地產所獲得的既得利益,努力去打擊炒賣活動,壓抑商住樓價,用低運作成本,高質人材來吸引外資來港。

香港在過去的50-80年代為什麼可以成功?這並不是如一些所謂民主派人士般歸因於什麼勞什子「法治精神」。香港戰後之所以成功,是因為香港人不怕艱辛,努力拼搏了三十年才有的成果,就像我小時候每晚看著猩猩爸爸從工廠放工後拖著疲累的身子回家吃飯,這才是真正的「香港精神」。可惜回歸後的政府無能,缺乏遠見,遇事選容易的做,弄致香港日益敗壞。我當然不認為政府會採納我那些不成熟的建議,而香港歩向滅亡也是必然的事,我只希望當自己仍有機會和時間時,說說自己的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