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2021年1月31日 星期日

慣性思維的可怕

有指政府有意延長限聚令措施至農曆新年之後,這做法雖然已在預期之內,但看到這樣無能的政府仍是令人相當氣憤!

其實現今政府和那些所謂專家的所有措施完全是基於一個大前提假設上:

就是人愈多,感染的風險就會愈大!

所以才會有限聚令,才會有禁晚市堂食之舉。但在現實世界中,又是否真的如他們所想那樣呢?當然不是,世事那有如此簡單!

我只要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便可駁斥專家這個謬論。我們來做一個實驗,在二個完全無人,同樣大小的小島上,各放一萬個澳門本土人和美國本土人在裡面,完全不戴口罩生活一個星期。一星期之後我們派人上島檢驗,看看感染情況如何?我敢和你打賭,澳門島這方面,感染率很大機會為零,因為澳門已超過半年沒有確診,而最新一宗在121號的確診則為輸入個案。而美國島我想至少會有1000人被感染。我相信絶大部份的人都不會反對這個推論,但這個實驗給了我們些什麼implications呢?

就是感染風險的高低不在乎人多人少,而是在乎在島上的是什麼人!澳門已200幾天沒有確診,只要你不放外人入去,裡面就會形成一個真空狀態,即外國所謂的bubble,回復到2019年以前的世界,不會有任何傳播,也根本無需要戴什麼口罩。我問你,你2010年,2017年有戴口罩嗎?然而,只要你一放外面的人入來,情況便立刻有變,皆因你們所倚賴的檢測並不完全準確,時陰時陽。

我們那幾個白痴專家,妄顧這個這個簡單的邏輯,總以為人多風險就高,抱著寧枉無縱的心態,措施完全是一力切,務求有事時責任不會落到自己身上,偏偏我們政府那幾個低能女人相信他們,我們這些小市民又可以做什麼?

我相信有很多人都不明白,政府為什麼只禁晚市堂食,而不禁白天的堂食?我來告訴你原因吧,就是因為我上面提到的慣性思維,他們總以為晚上多人出來活動,例如吃飯。而人一多,風險就高,所以便禁晚市堂食。那你們可能就會立刻反問,那白天也有人出來食飯,那為何不同時禁白天堂食呀?問得好,其實白天堂食和晚市堂食,那個較多人,實在不好說,但我還是傾向相信白天較多人的,畢竟白天堂食是有12小時的,人肯定較多,而晚市則只有它的一半時間。但最終政府的慣性思維選擇了晚市,那管你是否多人,不過晚市正是食肆賺錢的時間,老闆自然叫苦連天。

當然政府也有想過全封食肆,這樣做風險便可減至最低,但上年730日全日禁堂食的慘痛經歷記憶猶新,政府自然不敢再以身犯險,未被人鬧過呀?退而求其次,政府只好只禁晚市堂食,以證明他們已經做左野,到出事時吾好賴政府,一貫的典型公務員心態。

然而,全香港的人都沒留意,在取消全日禁堂食之後,香港第三波的確診在第二天便已見頂,並在八月開始慢慢回落,到九月初時確診更跌至單位數,這意味著什麼?取消全日禁堂食,確診反而回落,那當初為什麼要禁?對了,這就是問題的關鍵所在。現今很多人都在說critical thinkingout-of-the-box thinking,但他們根本不懂得如何思考,思考的其中一個最重要的環節便是觀察(observation)。大陸有一句話說得好: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是至理名言。在行動或推論之前,你是否應該先看看現實世界是否如你所想般運作,如果不是,便要修改你的計劃。例如看看白天堂食多人,還是晚市多人?取消全日禁堂食有否令疫情轉壞?人多聚集的日子如冬至,聖誕新年等大時大節確診有沒有升高等?

可惜我們的政府專家完全妄顧這些現實情況,他們關心的只是無源頭個案這些不重要數據。他們忽略了疫情是有一個循環的,例如在香港這樣小的地方每次疫情大約在八個星期後就會慢慢消退。例如現今的第四波的疫情自去年11月底開始,在一月中本來已跌至廿多宗,但之後突然反彈,延續至現在每天還有平均有40-50宗確診,這又是什麼原因?看一看資料你就會明白,原來有1/4的病人都是南亞人,而香港近半年來單是輸入和本土的外傭確診便已超過500宗,我們便可知道在一月中時政府在關口又走漏了一個外傭,導致疫情再起,很多行業復工無期。老實說,政府在去年七月宣佈在下半年將會有一萬名外傭到港,我就已經大鬧有冇搞錯?現在香港沒有外傭嗎?在這樣的時勢,政府還放這麼多高風險的人入來,是不是瘋了?話口未完,半年間便死了近二百人,感謝林鄭!政府這樣的抗疫政策,根本是引蛇入瓮,無限輪迴,永遠不會停止!

2019年的黑暴,帶給我們慘痛的都訓,我們這時才知道我們的下一代原來是那麼容易被洗腦的。經一事,長一智,我以為政府會學乖了,會改革香港的教育政策!廢除通識教育,集中培養市民,不單學生,還有成年人,獨立思考的能力已經變得迫在眉睫,但政府竟然最終什麼也沒有做!慣性思維,已是現今社會的普遍現象,最常見的例子,莫過於「成王敗冦」的心態。啊,你是大教授,你的見解一定正確;啊,你來自大公司,你的能力一定很高。真的是這樣嗎?用自己的雙眼看看現實是怎樣,再細心思考吧,吾好人講乜你信乜,香港人!

2021年1月23日 星期六

說方向的介系詞

這篇文章原本是分成二篇在月初刊登於我在Facebook的群組內,現在我重新整合成一篇文章放在我這個網誌,讓對介系詞有興趣的網友也有機會看看。

在元旦那天,台灣Dictionary Man字典人在FB問了以下一條問題:

The sun rises _____ the east.

A. on;  B. in;  C. of;  D. from

這不是一條困難的題目,但答案當然不是from。在揭曉答案時,字典人也順道解釋了每一個介詞在說到方向時所分別帶出的意思。然而,他的答案讓我有些疑惑,因其與我所知的資料有點不同。我於是請教他這些說法的出處,他也不藏私告訴了我他的資料來自那本書,我於是按圖索驥去找來看看。根據字典人所言,書中的說法是這樣的

in + direction 表示絶對方位

on + direction表示相對位置

to + direction則為不緊鄰的相對位置

from + direction則為起點的空間移動描述

不過,這本書上的解說有點抽象,例如什麼是「不緊鄰的相對位置」,一時三刻間真不好理解,我現在嘗試用自己的方法,運用字典中的例句去解給你們聽。首先,我們來看看「太陽從東方升起」的問題。

英語水平較差的人聽到「從」字,會直接翻譯成from the east,「從」的英文就是from嘛!這想法本來沒錯,但為什麼正確的答案不是這個呢?看得多書的人就會知道這句英文的正確寫法是:

The sun rises in the east.

我們可以看看劍橋的例句:

e.g. The sun rises in the east and sets in the west. (CALD)

很多人可能看完就算,也有人可能會問:為何介詞會用了in?這就要從中西方的不同表達方式說起。外國人的著重點是太陽「在」那個方向升起,而不是「從」那個方向升起。所以英文的意思應是「太陽在東方升起」,這亦解釋了為什麼它的英文是rises in the east,這是看事物的角度不同所致

另一方面,我相信不少人除了看過in the east外,還見過另一種說法:to the east,這二者之間到底有些什麼分別就這問題,我相信不單學生,就是70%的英文老師都答不上來,我們又可不可以用上面字典人的說法去解釋?

我認為二者之間的主要分別有以下三點:

(1) in是說某人或某物件的單一位置,而to則是說該地方以外另一方向的位置。

east為例(這裏我只談east作名詞時的用法,因為east還可以是形容詞和副詞),east作名詞時可解東方/東面,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東部,亞洲的國家如中國或日本等。看看劍橋的例句:

e.g. The climate is cooler in the east of the country. (CALD)

e.g. Most of the state's heavy industry is in the east. (CALD)

e.g. Her home is in the east of France. (CALD)

以上都是說「在」一個國家的東部,很容易明白。你不用理什麼絕對或相對方位。

e.g. They lived in a small town in the south. (LDOCE)

這裏只說在某地方在南部的一個小城鎮,沒有再說其他地方。再參較下例:

e.g. Gatwick Airport is a few miles  to the south of London. (LDOCE)

這句則提到二個地方了,倫敦和Gatwick Airport,後者在前者以南幾公里。以其中一個地方作reference point,倫敦,之後再說另一方向的某地,這種描述可以較清楚地說明機場在那裏,聽的人也較易理解。這種說法估計就是上面提到的那本書所說的「不緊鄰的相對位置」,倫敦和機場為相對的位置,兩者不緊鄰,相隔幾公里的距離。這樣解釋你就會理解作者的意思了,也明白何為絶對的位置,即是我之前提到的單一物件的位置,沒有任何比較。

in + directionto + direction的最大分別就是前者只說某地方的單一位置,而後者則說那地方以外的另一位置。例如上面的例句說機場在倫敦以南,一句說話提到二個不同的地方。

再看一些其他例句:

e.g. To the east of the pier were miles of sandy beach. (LDOCE)

e.g. He lives to the west of ( = further west than) the town. (OALD)

e.g. Mount Kenya is to the north of ( = further north than) Nairobi. (OALD)

e.g. ..the vast swamps which lie to the east of the River Nile. (Cobuild)

e.g. There's a beautiful pond to the west of the trail. (MWALD)

以上的例句都提到二個地方。因此,如果你查Cobuild,你會發覺在to + direction的句子之後還有這個符號[+of],這就是要表達在某地方的的那一個方向。

e.g. The nearest town is 20 miles to the south (of here). (MWALD)

上面提過,to + direction的句子通常會提到二個地方,但這並不是絕對的。例如上面這句例句中的of here是說話者的所在地,可以不說,變了一個隱示的地方,句子中只提到nearest town一個地方。又例如:

e.g. I pushed on towards Flagstaff, a hundred miles to the west. (Cobuild)

這句也只提到Flagstaff這地方(美國Arizona州的一個城市),說話者現在處身之處沒提

(2) 設想你要描述的地方是一個大圓圈,in + direction就是在圓圈裡面,而to + direction就是要表達在圓圈以外的某方位。因此,上面那句機場例句你不能寫作:

Gatwick Airport is a few miles IN the south of London. (x)

因為如果你這樣寫,Gatwick Airport就變了在倫敦市之內的一棟建築物,但這顯然與事實不符,它是在倫敦市之外的南面幾公里處。所以,direction配什麼介系詞有其規定,基本上不能互換。

再舉一例句:

e.g. Oxford is to the north-west of London. (Oxford Collocations Dictionary)

這裏是說牛津郡在倫敦市的西北方,不是在倫敦市內。

(3) 另外,除了位置外,to + direction也有伸延的意思,細心的人就會發現這些例句其實都是在說某地方的一個方向,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以東」,「以南」,如以前電台天氣報告的「汕尾以南」。to + direction或「以」,就是從一個地方再伸延開去的意思。你當然也可以說這用法也有「在」的意思,但它的「著眼點」有些不同。in + directionfocus是在當地,而to + directionfocus則是某地的一個方向,看看以下的例句:

e.g. The city is framed by mountain ranges to the east and west. (MWALD)

跟著說說from + direction,這個就簡單得多,指「來自某一個方向」,例如:

e.g. By now, the army was approaching from the south. (LDOCE)

e.g. The wind blew from the south.(MWALD)

最後on + direction,這個有些古怪。在所有的字典中,包括牛津和朗文的Collocations DictionaryShorter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6,似乎都沒有這個用法。可能你會見到以下的例句:

e.g. Rimini is a thriving holiday resort on the east coast of Italy. (CALD)

e.g. On the east side of the hill, the land falls away sharply. (CALD)

但要留意,這個on修飾的是coastside,而不是east,因為這時east已變了一個形容詞,而非名詞。那是不是沒有on + direction這說法呢?

我的看法是這樣的,如果你翻查大陸的語法詞典如葛傳規薄冰的,你會發現他們有這一說:

on the east (of)也表示" ......之東"的意思,但指"在旁邊或靠近"

例如 ... China faces the Pacific on the east./The Pacific Ocean is on the east of China.

[薄冰英語慣用法詞典, pp. 251]

我們不能少看這些大陸的老英語專家,他們隨便一個的修為都可能比劉家傑高。我猜他們不約而同的有類似的說法是可能因為他們曾經看過一些較舊的外國語法書,或聽過外國學者專家說是這樣用,所以才有此一說,而且你們留心細看便會發覺這說法跟上面字典人提到的英國介系詞專著的說法也頗為相似,所以我認為是有一定參考價值的。然而,我在OxfordCobuild語料庫的近1000句例句中,卻連一句是用on + direction都看不到,似乎在二戰後的現代英語中已沒有人這樣寫,取而代之,on the coast/side倒是見到幾次!總結,我認為on + direction這用法現今比較罕見,知道就可以,慎

這是一篇超過二千百字的長文,如果在課堂上講解,估計需要小時,但我認為學英文就是應該學這些實用的東西,否則我們又如何指望那些英文系的大學生將來當老師時能教好學生英文或當新聞官時能寫出地道的英文呢?現在香港大學英文學院那些課程竟然走去些什麼「雨傘運動,性別歧視」,這跟英文有些什麼關係?明顯是「掛羊頭賣狗肉」,走火入魔之舉!你們明白近年來在大陸好些所謂的太極高手跟一些自由博擊或學習散打的人對戰,為什麼連一分鐘也捱不住?這就是只重理論,不重實戰的結果。學英文最重要的是學切合實際的需要的東西,杜絕空談理論,可能現在絕大部份搞教育的人都不會同意我的見解,但這是我的學習信念。

2021年1月13日 星期三

大學英文高級講師的垃圾英文

最近看電視有個教英文的節目,主持人是香港一間私立大學英文系的高級講師。好奇去該大學看看這人的背景,看見這個應該是她自撰的biography

Dr ZZZ is a Senior Lecturer at the Department of English, the XXX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As the XXX’s Teaching Excellence awardee (2014/15 and 2017/18), and also one of the top ten teachers nominated by students with good online teaching practices (2019/20). As the organiser of XXX and the initiator of XXX Club, Dr ZZZ is dedicated to fostering innovative pedagogy to meet the ever-changing on-site and online needs of students in the education of English language.

Committed to the study of English, she majored in English and Translation in her undergraduate study and then sociolinguistics in her postgraduate journey. Her passion for this language has further grown to its teaching as a second language, leading to her pursuit of a postgraduate diploma of Education with the concentration in English-language. ZZZ is also keen on building a bridge between her research endeavours and her role as a teaching practitioner, steering her towards the completion of her Doctor of Education in Organizational Leadership.

Dr ZZZ has nearly 15 years of experience as an English-language teacher. She is also engaged in reference book writing in areas like creative writing and collocation. Committed to promoting English-language to all walks of life, she is also the host of an English-language educational programme broadcast in a local TV channel. She once worked as a freelance translator and interpreter for legal firms and publishing houses, and a subtitle writer and editor for English-language TV programmes.

短短二百多字的一篇biography便至少錯了六、七個英文文法,其中一些錯誤更絕對不應該出現在一個英文老師身上,我很好奇該大學是基於什麼準則聘用她的我們今天來分析一下她的英文有些什麼問題。

這位博士的biography第一句中提到:

1)     a Senior Lecturer at the Department of English

一個學系的講師英文怎麼說?這位博士寫了lecturer at the department。以一個英文系的講師來說,這句算是錯得相當利害了。我以前說過,要說在一間大學的教授或學生,英文是a professor or a student at a university,介詞要用at,不是in。但要說一個講師在大學的某一個學系工作,英文不是at the department,我們會用in the department。但是如果你要說的是一個學系或學院的主任,你就要說the Head/Dean of a department/faculty。而當要說一個教授教些什麼科目, professor級別會用of,而lecturer就會用in

所以要說一個大學講師的背景,正確的說法是:

a professor of/ lecturer in a subject in the XXX department of/at a university

例句:

e.g.  He was previously a lecturer of pharmacy department of Queen's University.(Cambridge Business English Dictionary)

e.g.  He is a lecturer in the 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at Trinity College, Dublin. (OALD)

以她這篇英文而論,若這位高級講師只是一個碩士或學士,她的英語水平最多只能教初中生。但考慮到她是一個博士,又教了15年英文,但卻寫出這樣的英文,我認為此人根本沒資格教書,因為第二句更離譜

2)     As the XXX’s Teaching Excellence awardee (2014/15 and 2017/18), and also one of the top ten teachers nominated by students with good online teaching practices (2019/20).

看完這句德我真是無語,很難想像這是一個英文教師寫出來的英文,更別說是一個博士。無論是因為她大意寫錯,還是沒做proof-reading,這都是不可原諒的。它像是一個初中生寫的英文,簡直不知所謂。這句英文的直譯是:

作為XXX大學優秀教學獎的得主和由學生選出的十佳網上教學老師之一。 (完)

你看到這裏你就會問,然後呢?說完了嗎?下半部呢?不好意思,她只寫了上半部就當寫完了,句子的下半部卻不翼而飛。你能想像有大學英文老師這樣寫英文的嗎?我還是第一次見。

在語法中,句子的前半部是個subordinate clause,是個不完整的子句;而句子的後半部則是一個main clause,可以獨立成一句句子。但現在句子卻是有前冇後,而寫的人竟然是一個大學博士英文講師?!

這還只是問題之一,句子還有其他問題。

3)     one of the top ten teachers nominated by students with good online teaching practices

在這句中,good online teaching practices是要修飾那十個老師的,而不是選他們出來的學生,所以若將這句片語放在students後面便會顯得很怪,好像在網上教學的是學生而非老師。正確的寫法應是這樣:

one of the top ten teachers with good online teaching practices nominated by students

4)     to meet the ever-changing on-site and online needs of students in the education of English language

這個不算是一個嚴重的錯誤,但不應該出現在一個英文老師身上,因為她教的就是英語。

英文,我們可以稱之為EnglishEnglish Language,不過可能有90%的人都不知道,English Language這字作名詞用時前面必需要有定冠詞theEnglishthe English Language有些什麼分別?English就是泛指英文,而the English Language就是指英文這套語言溝通系統,包括講和寫。Language這個英文字可以是countableuncountable noun,但大部份時間這個字的解釋都作不可數名詞使用,前面是零冠詞:

e.g.  She does research into how children acquire language. (CALD)

而當你說到某一種語言時,不單是英文,中文,法文,日文等也如是,你是專指某一種語言,這時該語言前面要有定冠詞:

e.g.  one of the best-known poems in the English language. (LDOCE)

e.g.  She has a good command of the Spanish language. (OALD)

繼續看下一句:

Her passion for this language has further grown to its teaching as a second language, leading to her pursuit of a postgraduate diploma of Education with the concentration in English-language.

這句我們可以分開二部份看,前半部是:

5)     Her passion for this language has further grown to its teaching as a second language

句子裡面的its是什麼?我想應是English吧,這樣句子就變成了:

Her passion for this language has further grown to English teaching as a second language

我不敢說這句錯,但我總覺得這句是怪怪的:

她對英文的熱誠更發展成為英文教學作為第二語言。

整個意思是不是有點不倫不類?

如果是我,會這樣改寫,將English teaching改為teaching English

Her passion for this language has further prompted her to take teaching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 as her life-long career.

句子的第二部份是:

6)     leading to her pursuit of a postgraduate diploma of Education with the concentration in English-language

句子最後的English-language漏了the我就不理了,因為上面剛提過。但比較奇怪的是English-language這個字中間多了一個hyphen,她是想將這當作形容詞用嗎?但在這裏它明明是一個名詞啊,奇怪!

我們再看English-language的前面四個字with the concentration inconcentration在這個解釋中指「集中精力在某種活動上」,這時它是一個不可數名詞,前面是零冠詞,後接介系詞on,不是in。女博士在四個字中便錯了二個:

e.g.  He stressed the need for greater concentration on environmental issues. (OALD)

最後一個錯誤:

7)     Committed to promoting English-language to all walks of life, she is also the host of an English-language educational programme broadcast in a local TV channel.

不知何故,這位女仕很喜歡寫English-language,一篇短文中便出現了四、五次之多,但在現實世界中這用法其實並不常見。另外,留意這句最後幾個字in a local TV channel,這算是一個頗低級的錯誤。在電視上的某個頻道,介詞用on不是in。從這篇文中可以看出,此人除了對介詞的掌握運用非常差外,肯定也極少查字典。否則只要她稍為查一下字典都知道說電視頻道要用on喇:

e.g.  The kids are watching cartoons on the Disney channel. (LDOCE)

以上便是今天香港英文教師的英語水平。你別說可能只是私立大學是這樣,我敢說在其他公立大學肯定也能找到寫這種英文的大學講師。其實別說是一個英文教育博士,就算是一個化學博士寫出來的英文也不會那麼差。即使撇開以上那麼多的語法錯誤,這篇英文也寫得絕對不好,遠未達一個大學英文講師應有的水平。例如在一篇200多字的短文中,以committed to開首這樣的participle phrase就出現了二次。外國人不是不會用participle phrase/clause在文章中,但香港人現在無疑是用得太過頻密了,這明顯是近三十年受那些補習班毒害太深,現在這位英文高級講師就好像一位不懂算加減乘除的數學博士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