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2022年10月3日 星期一

每下愈况的香港西報英文

隨著1997後香港回歸中國大陸,香港的外藉雇員人數大幅減少了很多。由於港人再不重視英文,一些大機構裡面的雇員英文自然也差了很多,因為大學普及化令到現今的大學畢業生水平奇低,只是很多香港人仍不自知罷了。而正因為這個原因,香港二大西報現今聘請的記者寫的英文水平也低得令人發笑。下面這二句英文取自早二個月前其中一份西報的社論:

It is important the higher education sector continues to nurture and drive the city towards becoming a knowledge-based society.

This is not just in the interest of the city, but also national advancement.

這二句中各有一個文法錯誤,你們能看出來嗎?在八十年代時,你不會想像到香港的西報會經常寫錯英文,那為什麼在今天的香港,香港西報的英文水平會那麼差呢?原因很簡單,因為現今香港的大學並不注重文法,大學英文系教的都是政治,這樣訓練出來的畢業生英文那有不差之理?

那上面第一句英文有些什麼問題?很多人可能不知,在英文文法中有一條rule

當你用It is + adj + that-clause,去說明應該做某事時,後接的clause的動詞可以有二種寫法:

1) should + verb (British)

2) infinitive (American)

這是一種較為正規的寫法,看看下面字典的相關例句:

It is important that he attend every day. (OALD)

It was important that he rest. (Cobuild)

所以上述的那一句應該改寫為should continue或者continue才對。Practical English Usage的第三版對此有詳細解釋,但很可惜在第四版時這解釋似乎已經被删去了。

 上面的第二句英文又有何問題?在40年前我們學英文時,遇到not only ...but (also)這類句型,會很重視句子前後的結構平衡。現在這句:

not just in the interest of the city, but also national advancement

是一句典型的not only ...but (also)句型。不過,在not just ...the city中間多了一個介詞片語,但在but also後面卻直接跟名詞,這就是句子結構不平衡了。所以我認為任何語言工作者都有必要要在大學期間讀通PEU這類語法書,以免寫出來的英文貽笑大方!

今天看這份西報的一句英文,我又發現了三個錯誤:

But the statement triggered concern on social media by users worried that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might be further marginalised and that this could hurt students' future career prospects.

第一個錯誤就是concern這個字,它解「担憂」,是一個可數名詞。大陸政府將英文邊沿化在社交媒體上會引發很多担憂,而句中的英文已經提到二個,就是那二個在that-clauses後面的問題,故此concern要化為衆數。第二個錯誤是future career prospects,我們說prospect時一定是指將來的事,所以在這句中future一字是多餘的,是中式英文。

現在來看第三個錯誤:

concern (on social media) by users worried that

這部份你們會不會覺得少了點什麼?沒錯,少了一個名詞。如果你删去on social media,你會發覺動詞worried前面少了一個名詞。worried的名詞固然是users on social media,但因為users這字已經用來修飾了concerns,所以之後說worried這動作時便要另外加上一個relative pronounwho,將其變成一個relative clause

 這句英文是可以用來做語文基準試的題目。這份西報之所以會犯這個錯誤,我猜是因為寫的人沒有做proof-reading之過。現代人寫英文喜歡長篇大論,但這樣有一個壞處,就是偶一不慎,很容易會漏了些字,所以我們無論做任何工作,覆看一次是必需的,可惜現在的香港人都沒這個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