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2012年10月14日 星期日

討論區上的英文問題(上)


早前在討論區上看見下面兩條英文問題,覺得頗值一談,現提出來跟有興趣的人研究一下。

有人問到下面這句英文應該怎樣解釋,他說查了一小時字典還是不明白:

All LDP leadership contenders had struck hawkish tones as a row with China flared this month after Prime Minister Yoshihiko Noda's government bought some disputed islets in the East China Sea from their private Japanese owner.

這句句子頗長,有36個字(原句更長)。我看了幾次,老實說,也有點不明白(不是說意思,是文法)。後來有網友將這段英文出處post上網,說它是來自英文中國郵報的。看完原文後,我終於明白了,你們看出了什麼端倪沒有?首先,提問的人為求簡潔,將句子開首改動了一下。原句是:

All contenders in the race to lead the Liberal Democratic Party

改動後變了:

All LDP leadership contenders

這個改動並不重要,可以不理。那我不明白的地方在那裏呢?我認為英文中國郵報這句句子其實寫得不算很好,但當然也不能當錯。我們現在將句子拆開來看,這樣比較容易明白:

All LDP leadership contenders had struckhawkish tones (Part A)

as a row with China flared this month (Part B)

after Prime Minister Yoshihiko Noda's governmentbought some disputed islets in the East China Sea from their private Japanese owner. (Part C)

現在整句句子被拆成三部份,分別代表三個動作(用斜字表示)。大家看出有什麼問題了嗎?還沒有?那先看第一和第二部份,第三部份暫時可以不理。問題其實出在頭兩部份,這也是我不明白的原因。

我們看看這兩部份的tense structurePart A用的是past perfect tense (had struck),而part B則是simple past tense (flared)。根據最基本的tense法則,past perfect tense的動作一般出現在past tense的之前。換句話說,從現在的行文看來,Part A的動作應該早於Part B。但若這樣的話,問題就來了,因為句子的意思應該是先有Part B,後有Part Anot vice versa。為什麼我說先BA呢?

先看看Part B的翻譯是什麼?提問者說不明白在句中as是解什麼,因為as在英文中可以有很多不同的解法。在討論區中,很多人將as a row當成是一個phrase看。有些人因為as a row這片語在句子中解不通,就以為這可能是in a rowas a whole之誤。前者解「連續地」,而網上的人則將後者解作「一致」,當然這些猜想都是錯的。後來,又有人指出這個row字是讀/ˈraʊ/而不是/ˈroʊ/,解作「爭拗」,但他同樣未能解通Part B的意思。

其實這問題也不算太難,基本上能在字典找到答案。as這個字可以是prepositionadverbconjunction。而當它作為介系詞或副詞的時候,後面通常是跟noun (phrase)adjective的。但現在as後面明顯是一個子句(clause- a row with China flared this month (即 article + noun + prep phrase + verb + adverbial),所以現在句中的as應該是一個conjunction,而它的正確解釋是「隨著、正當」。

這部份 (Part B) 的翻譯是:

隨著(日本)跟中國的爭抝在這個月升温

Part A的翻譯是:

所有角逐自民黨黨魁的人都採取鷹派立場/發表鷹派言論

全句的翻譯則是:

隨著日本跟中國的爭抝在這個月升温,所有角逐自民黨黨魁的人都採取鷹派立場/發表鷹派言論。

要留意的是當然可以因為先有鷹派言論才使局勢升温,但英文的原句既有as「隨著」這個字,那麼就一定是先局勢升温,才有鷹派言論(因為角逐者希望藉這些言論立場有助他們的選情)。

正因為先BA的原因,所以我不明白句一為什麼會用上had struck這過去完成式,這樣句子是解不通的。但討論區的人竟然沒有一個人看出這問題,難怪現今的年輕一代這麼怕被洗腦了!直到後來有人貼上原文連結,我點擊一看,才恍然大悟:

All contenders in the race to lead the Liberal Democratic Party have struck hawkish tones as a row with China flared this month after Prime Minister Yoshihiko Noda's government bought some disputed islets in the East China Sea from their private Japanese owner.

原來提問者根本是自己抄錯了,原句用的是present perfect tense,代表剛完成或由過去持續到現在的事,但提問的人不知因何原因誤寫為past perfect tense,現在這樣句子便解得通了。另外,提問者又問到strike hawkish tones是什麼意思。查一下字典我們會知道tone的其中一個意思是語氣,口吻或立場:

e.g. I found myself irritated by the adulatory tone of her biography. (CALD)

hawkish tones則是鷹派語氣,但要留意的是,在這裏記者的文法其實是錯了的。tone作這解釋時是一個singular/uncountable noun,它前面可以有冠詞,但後面卻不能有衆數s。所以無論是在說多少人,我們只能寫strike a hawkish tone。那為什麼用strike這動詞呢?這是一種English Collocation,當你想說某人要表達某種態度/立場,或說話帶某種語氣時,我們可查一下搭配型詞典,看看tone是配那些動詞的。看Oxford Collocations Dictionary,我們可以見到tone通常是配adopt, speak in, strike, take, use這幾個動詞的,例如:

e.g. The President struck a defiant tone. (OCD)

有一點要提醒大家,在這例子中,我們查搭配字典時應查tone,而不是查strike,你查strike是找不到strike a tonecollocation的。原因是現在tone(語氣)是我們想要表達的東西,而我們不知其應配什麼動詞,所以要查的是tone而非strike。況且,strike同樣可配很多不同的名詞,但由於篇幅所限,strike條目內一般並沒有給予tone這配搭,但這並不代表這兩字不能連用。提問者說花了一個小時仍未搞清這句英文的意思,我覺得這是因為他根本還未懂得怎樣去查字典,而且我相信這一小時還沒包括弄清那個past perfect tense問題。其實這句英文要查的字只有的toneas這兩個字。

英文中國郵報的這句原文還有一個另一較不顯眼的問題。原句共43個字,依上述可分為三部份,但Part BPart C的時序結構卻十分相似:

Part B是隨著某事的發生

Part C則是某人做某事之後

可能是我的個人喜好吧,但我覺得Part B Part C的結構過於近似,加上句子本身十分冗長,我在想其實作者是不是可以將句子一分為二,令其意思更加清晰明確呢?

若是我寫的話,我會這樣改寫:

After the Japanese government (had) announced its decision to buy some disputed islets in the East China Sea from their private Japanese owner this month, the row with China flared and all contenders for the LDP leadership struck a hawkish tone.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