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2022年10月3日 星期一

每下愈况的香港西報英文

隨著1997後香港回歸中國大陸,香港的外藉雇員人數大幅減少了很多。由於港人再不重視英文,一些大機構裡面的雇員英文自然也差了很多,因為大學普及化令到現今的大學畢業生水平奇低,只是很多香港人仍不自知罷了。而正因為這個原因,香港二大西報現今聘請的記者寫的英文水平也低得令人發笑。下面這二句英文取自早二個月前其中一份西報的社論:

It is important the higher education sector continues to nurture and drive the city towards becoming a knowledge-based society.

This is not just in the interest of the city, but also national advancement.

這二句中各有一個文法錯誤,你們能看出來嗎?在八十年代時,你不會想像到香港的西報會經常寫錯英文,那為什麼在今天的香港,香港西報的英文水平會那麼差呢?原因很簡單,因為現今香港的大學並不注重文法,大學英文系教的都是政治,這樣訓練出來的畢業生英文那有不差之理?

那上面第一句英文有些什麼問題?很多人可能不知,在英文文法中有一條rule

當你用It is + adj + that-clause,去說明應該做某事時,後接的clause的動詞可以有二種寫法:

1) should + verb (British)

2) infinitive (American)

這是一種較為正規的寫法,看看下面字典的相關例句:

It is important that he attend every day. (OALD)

It was important that he rest. (Cobuild)

所以上述的那一句應該改寫為should continue或者continue才對。Practical English Usage的第三版對此有詳細解釋,但很可惜在第四版時這解釋似乎已經被删去了。

 上面的第二句英文又有何問題?在40年前我們學英文時,遇到not only ...but (also)這類句型,會很重視句子前後的結構平衡。現在這句:

not just in the interest of the city, but also national advancement

是一句典型的not only ...but (also)句型。不過,在not just ...the city中間多了一個介詞片語,但在but also後面卻直接跟名詞,這就是句子結構不平衡了。所以我認為任何語言工作者都有必要要在大學期間讀通PEU這類語法書,以免寫出來的英文貽笑大方!

今天看這份西報的一句英文,我又發現了三個錯誤:

But the statement triggered concern on social media by users worried that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might be further marginalised and that this could hurt students' future career prospects.

第一個錯誤就是concern這個字,它解「担憂」,是一個可數名詞。大陸政府將英文邊沿化在社交媒體上會引發很多担憂,而句中的英文已經提到二個,就是那二個在that-clauses後面的問題,故此concern要化為衆數。第二個錯誤是future career prospects,我們說prospect時一定是指將來的事,所以在這句中future一字是多餘的,是中式英文。

現在來看第三個錯誤:

concern (on social media) by users worried that

這部份你們會不會覺得少了點什麼?沒錯,少了一個名詞。如果你删去on social media,你會發覺動詞worried前面少了一個名詞。worried的名詞固然是users on social media,但因為users這字已經用來修飾了concerns,所以之後說worried這動作時便要另外加上一個relative pronounwho,將其變成一個relative clause

 這句英文是可以用來做語文基準試的題目。這份西報之所以會犯這個錯誤,我猜是因為寫的人沒有做proof-reading之過。現代人寫英文喜歡長篇大論,但這樣有一個壞處,就是偶一不慎,很容易會漏了些字,所以我們無論做任何工作,覆看一次是必需的,可惜現在的香港人都沒這個習慣!

 

2022年5月27日 星期五

香港現今不注重英文的反證

早前侯任特首的選舉小册子中出現了下面這句

Having restored order from chaos, it is high time Hong Kong start a new chapter of development, one aiming towards greater prosperity.

這句英文估計不是李家超寫的,而是他花大價錢請外面的頂級公關公司寫的。在短短一句廿多字的英文中,出現了四個文法錯誤。而最離譜的是,寫英文的人連it is (high/about) time後面要用past tense這些基本文法常識都不知道,你說香港現今的英文教育水平有多爛第一個錯誤it is high time+ past tense算是極低級的文法錯誤,我在中四第一年自修英文時便已學過,這種錯誤算是一個fatal mistake,一般中學生都不應該錯,更何况是收錢的專業寫手如果香港是真的注重英文的話,這些垃圾英文寫手便再沒生存空間了。

 

第二個語法問題出現在句首的participle clause中,這個錯誤有點像dangling modifier。誰restoreorder?當然是香港!但現在的句型說的卻是it,一個impersonal pronoun。我不肯定這是否錯,但這絕對不是一句好句。第三個錯誤也很明顯,動詞aim後面一般接的介詞不是towards,而是at或者for

 

至於最後一個問題,我相信能看出的人不多。用aim做動詞,一般的句型是sb aims to do sthsb aims at/for sth/sb。然而,如果subject不是sbsth,就像現在的new chapter of development,那句型就必需改為sth be aimed at/for (doing) sth這部份應改為one being aimed for greater prosperity

 

想指出的是,外面的世界是有高手的,希望各位老闆不要做水魚花大錢去雇用一些庸手香港現在的教育政策仍然操控在一班廢柴手上,語文基準試竟然還在考些什麼comprehension,那些所謂的文法問題竟然淺得出奇,香港政府實在有必要重新審視現有的教育政策,作出全面的革新

 

現今的香港學生學英文大多不看文法書,他們的知識就從各大出版社的課本練習中所得來的。這些課本練習只側重教某方面的文法知識,而且很多是不常用的,例如conditionals便是。我自己在商業社會工作了三十多年,但卻絕少見到需要用conditionals這類英文。相反,一些常用的英語句型用法如this is the first time + perfect tense it is high time + past tense,卻無人問津,十分奇怪

 

很多人以為英文在香港仍然非常重要,其實他們都錯了。你們有沒有發覺現在見工面試時很多時都不會用英文問你問題?原因何在?因為那些interviewers的英文水平可能比你更差,所以就索性用廣東話問好了。由於香港不再注重英文,在過去的三十年間,英語水平滑落得相當利害。現在的雇主只需要你識寫英文字,但沒人要你的英文好,因為連雇主自己的英文都不好。古時的人相信用人唯「才」,但現在的香港卻是用人唯「名」,只要你有名氣,就會有大公司願意聘用你。但名氣真能代表一切嗎?香港的第五波疫情,死亡近萬,百業蕭條,全是政府錯信那些廢柴專家所造成的

 

我記得約三十年前香港第一屆特首選舉時,其中一個參選人是九倉的吳光正。當年他的競選英文被古德明指出有錯誤,吳光正後來也大方地欣然承認錯誤。古大師的英文其實教錯人的不在小數,但他在未搞政治前尚算有點水平,我希望新一任的特首不要再用人唯「名」,事事求真,勇於改革各項病態政策,還香港人一個全盛時期的香港

2022年2月16日 星期三

港式英文

早前上網看見一個政府網站有這句英文:

The Hong Kong XXX has been resumed normal opening hours.

這句英文是說一間政府機構恢復了正常的開放時間。它有什麼問題?如果你要說一間商店的服務,經過一段時間的停頓後,現在恢復正常,這句英文你要用什麼voice?留意,我問的是voice,而不是tense,像上面的政府機構它就用了passive voice,has been resumed。很多學英文的人都會有一種想法,認為這類安排是由人做出來的,那就是「被安排」囉,公司或機構是死物,它自己是不會自己主動安排的,所以要用被動式。

這想法本來沒錯,但中文有擬人法,英文也有。對於某些動詞來說,一些可能是死物的東西在英文中卻可以成為主語,後接一個動詞,帶出一種動作或狀態,例如我之前說過的動詞belong:
The car belongs to the government.
同樣地,resume這字也可以這樣用,所以上面政府機構這句應改為active voice。不過,我今天的主題並不是要說這些,上面政府的這句英文只是一個引子。我今天想要討論的正是resume這個字。

不知你們有沒有留意,說「恢復正常」,香港人很喜歡用resume normal這詞組,例如:
In view of the latest situation of COVID-19, public services under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Department (EPD) have resumed normal.
這是香港環保署的英文,這類英文在香港政府的通告中非常普遍,現在這個只是其中一個例子。在香港,很多人喜歡用resumed (to) normal說「恢復正常」,以下是另一個例子:
Brother HK customer service center, customer service hotline and repair service will be resumed to normal and effective from 15th Mar, 2021.
但這是否正確呢?要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了解normal這個字是屬於那個詞類。

在英文中normal這字主要是一個形容詞,但有時也可以是一個名詞。留意,有一半的學習型字典都沒說normal可以作名詞用,但卻有normal作名詞用時的例句,原因我猜可能是英文中已有normality這字吧!由於normal不是副詞,所以在英文慣用法中你很少會見到英美人士會用resume normal去形容「恢復正常」。配動詞resume時,他們只會將normal當形容詞用,寫resume sth或sth resumes,即resume + normal + noun,如resume normal service/operation等等,例如:
The two countries resumed normal diplomatic relations. (Cobuild)
The “iAM Smart” system has already resumed normal service but a longer queuing time is still needed as the number of people choosing to register through the platform remains high.(一個香港網站)

要說「恢復正常」的英文,外國人會說return to normal (noun)或(get) back to normal。我在電影中也分別聽過外國人說return to normality和return to normalcy(美式用語):
a return to normalcy after war (Merriam Webster)
以下二本字典都沒說normal是名詞,但卻有相關例句:
Things are back to normal now that we've paid off all our debts.(CALD)
But, after a decent interval, trade relations began to return to normal. (Cobuild)
事實上,return to normal或 (get) back to normal是頗為常見的用法。如果你查Cobuild,你會發覺有超過十句這樣的例句。

另一方面,如果你在Google裡搜索 "resume normal",你會發現只有281,000個結果,而其中大部份都是香港的。在現今的互聯網只能搜索到二十多萬個結果是很少的數目,因為當中絶大部份的結果都是不相關的。我們再看看COCA語料庫,只找到21句例句,比例同樣非常少,當中所有的例句全部都是resume normal + noun,這證明了單單resume normal這寫法是錯誤的,香港人喜歡這樣用是因為以訛傳訛的緣故!